對于核能行業而言,公眾溝通已不是選項之一,而是核能發展大計。作為核行業的主力軍,一直以來,中核集團積極履行身為央企的社會責任,從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平臺,全產業鏈式地開啟與公眾互動對話的溝通模式。6月11日至13日,由中核集團聯合中國廣核集團、法國電力公司、法國阿海琺公司共同主辦,中國核學會和法國核學會組織的中法核能公眾溝通研討會在深圳舉行。中核集團與法國以及國內業界同行一道,合力共商新形勢下的公眾溝通大計。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法國駐華大使館核能參贊科爾迪耶等領導出席研討會開幕式。中核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潘建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此次研討會是我國核能領域第一次舉辦公眾溝通國際專題研討會。劉寶華表示,今年正值中法兩國建交50周年,中國核電面臨安全高效發展的新契機。“核無國界,也無企界”,此次中法雙方共同研討核能公眾溝通問題,交流經驗,相互借鑒,非常有意義,也非常及時?茽柕弦J為,本次研討會是中法兩國首次大規模、長時間就公眾溝通話題進行討論,相信通過此次研討會,雙方能夠互相促進,共同發現和創造與公眾進行有效溝通的新方法與新途徑。
研討會上,來自國家核安全局、法國駐華大使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科協、法國電力集團、中國廣核集團、中電投、法國核學會、中國核學會等單位機構的中法兩國核能官方部門、企業、高校、研究院所、科學傳播研究組織的共160余名專家,圍繞核能公眾溝通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全國性核能公眾溝通經驗,核電站周邊地區公眾溝通經驗,新媒體應用、科普人才與社團作用等四大主題進行了內容豐富、系統、全面的交流報告。
被視為全球“核能公眾溝通體系最為順暢和健全的國家之一”的法國,以“核透明與核安全:法國的公眾溝通體系”“法國核能民意調查報告及公眾意見分析”“公眾認可度”“如何重新獲得核電站當地利益相關方的信心”“教育與教育溝通”等話題為重點,在研討會上全方位地介紹了核能公眾溝通的經驗策略。
潘建明在致辭中表示,今年3月,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孫勤在隨同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時,與法國原委會、阿海琺集團、法國電力公司等進行了會談,并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和合同。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雙方同意加強在核能公眾溝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此次研討會的舉辦,既是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也是落實雙方企業領導人達成的共識,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特別是分享法方在核能公眾溝通方面積累的知識、經驗和做法。
眾所周知,核能是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中國政府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然而,好的產業成績單怎樣讓公眾滿意并且轉化為支持力,中國核企仍需更大的作為。新形勢下的核能發展,面臨著社會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公眾的接受度甚至已成為影響項目進展的關鍵因素。特別是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引發的公眾對核安全的擔憂和質疑,新媒體、自媒體的廣泛應用以及公眾對信息需求與我們的傳統做法、現行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的不對稱發生的沖突,加上公眾對其他領域個別項目的不好印象,往往形成鄰避現象和定式思維,使得溝通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和艱巨。
面對新形勢,如何摒棄“只做不說”、“多做少說”、“我說你聽”的固化思維,堅持“大家一起說、商量著說”,讓公眾更好地感受到核能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魅力,為產業發展創造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成為了中核集團積極而為的必選題。
潘建明介紹,近年來,中核集團已經開始從單純強調公眾宣傳向公眾宣傳與公眾溝通并重轉變,并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一是繼續發揮集團自辦的眾多報、刊、網、視立體宣傳平臺優勢;二是利用外部主流媒體開展主題化宣傳;三是建立了新聞發布機制、輿情檢測研判機制、突發新聞事件處置機制等;四是做好專題科普宣傳;五是落實核電新項目業主與公眾溝通的責任。同時,他表示,在公眾溝通方面,中核集團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面臨不少難題。集團公司將借此次研討會,充分學習借鑒法國和國內其他集團的經驗做法,力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也希望加強與有關各方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努力,為中國核能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中核集團新聞宣傳中心、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核遼寧核電有限公司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分別以《全媒體時代中核集團公眾溝通探索和實踐》、《中國在運核電站公眾溝通之秦山、田灣核電站樣本》、《建立公眾溝通工作機制,營造項目建設良好氛圍》為題,在研討會上做了交流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