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標準化體系的意義
2003年財富雜志選出5項可能改善未來世界的科技趨勢,排名第一的趨勢就是標準化。那么,企業建立標準化體系能有哪些收益呢?
1.提升企業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業將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市場競爭。市場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在標準的競爭。“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產品”的說法,說明企業標準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標志之一,在新的形勢下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的活動,對于強化企業標準化工作,提升企業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2.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
企業的生命在于質量,質量的保證在于科學管理。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方法是標準。產品的質量管理,實質就是產品標準的管理,衡量產品質量高低的依據是產品標準。沒有先進的產品標準,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產品。
通過建立標準體系,從原材料、工藝、檢驗、包裝、運輸等各個環節實施標準化、貫徹落實企業標準,可達到減少失誤,穩定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
3.優化設計質量,提高設計效率
標準體系是由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組成。
技術體系是標準體系的核心,是實現產品質量的重要前提。其他標準都必須圍繞技術標準運行并為技術標準服務。
技術標準是對生產相關的各種技術條件,如產品標準、半成品標準、原材料標準、設備標準、工藝標準、計量標準、檢驗標準、包裝標準、設計標準等生產對象、生產條件、生產方式等所做的規定,通過以上標準制定提高設計整體水準。
通過技術標準化活動,有益于引導設計人員積極采用國外先進標準,有益于優先采用系列化、組合化、模塊化設計原理,擴大零部件、整件的通用性、互換性,提高產品設計的標準化程度。
4.夯實基礎,促進管理
企業的科學管理離不開標準化。早在1911年,“管理之父”泰勒在《工業管理原理》一書中指出:“標準化為企業科學管理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途徑,標準是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是指導企業各項活動的依據”。
建立快捷有效的管理標準、工作標準體系,把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以及各部門、各崗位有機地整合起來,統一到產品質量的管理上,可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5.以信息技術提升標準化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在創建AAAA標準化良好行為的標準化活動中,逐步推行標準網上查詢、檢索的功能,在內部局域網開辟標準化欄目,實現標準信息電子化、標準信息網絡化、標準收集多樣化,提高員工的標準化意識和工作效率。
總之,標準化是以企業獲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為目標,以企業生產經營與技術等各方面活動中大量重復性事物為對象,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經驗為基礎,以制定企業標準及貫徹實施各級有關標準為重要工作內容的一種有組織的科學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