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2025第六屆流體機械產業論壇在哈爾濱成功舉辦,論壇邀請了經濟學家、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做主題演講。論壇吸引了近400家流體機械產業制造企業、配套企業、研究院所、工程公司、用戶單位、金融機構以及行業組織的500多名代表參會,論壇圍繞“新形勢下實體經濟發展”“產業國際合作深化”“企業全球化布局”“技術協同創新”等議題展開交流,為當前流體機械產業新質生產力培育與“走出去”“引進來”注入新動能。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黃鸝在致辭中表示,在風云激蕩的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的當下,如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們中國通用機械行業的重要課題。黃鸝指出,當前市場需求不足仍是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價格競爭壓縮了利潤空間,同質化、內卷式競爭和轉型升級等多重壓力疊加,貿易摩擦加劇,各方面不確定性增強,市場風險持續加大。
“流體機械是裝備制造業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國之重器,也有量大面廣的節能產品,都離不開我們的堅守與創新。當前行業的每一步突破,都需要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智慧的凝聚與傳遞。”黃鸝表示,由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主辦的國際流體機械產業論壇,一直秉承著問題導向,實事求是的原則,注重趨勢把握,聚焦戰略破題,努力將論壇辦成錨定高質量發展主航道的“導航儀”,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催化劑”,拓寬視野、提振信心、再創佳績的“加油站”。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在上午論壇做題為“取勢、明道:宏觀經濟、中美關系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主題演講,他指出要充分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以結構優化支撐的“升級版”的高質量發展。賈康表示,實體經濟升級發展,關鍵在于大量的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要真正"放得活",充分地活起來。
“日新月異的‘新經濟’時代,不進則退。‘唯改革創新者勝’。”賈康強調,中國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是打造高質量“升級版”發展的重中之重。從“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要升級為“中國智造”、“中國創造”。
下午論壇由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青主持,國際商會(ICC)全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以及國際商會德國委員會主席HolgerBingmann博士、企業海外利益安全保護與管理專家李湛軍博士分別做演講。
HolgerBingmann博士在題為“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轉折點”的演講中表示,在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投資成功,最最要的是取得當地的信任,要多與當地建立溝通與交流,他指出“沒有當地辦公室、網絡和個人接觸,就不可能建立信任,合同也不太可能達成。”
李湛軍博士以“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利益保護與風險防范”為主線,分析了中資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利益保護和風險防范關鍵點,“當前,在企業面臨全球供應鏈重構、技術顛覆和逆全球化浪潮席卷之時,海外投資既存在著風險,但也藏著機遇。”李湛軍建議出海企業和計劃出海企業,首先要管理好自身的生存成本,并將其視為真實成本;其次要有獨到的發現和整合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資源的能力;再次要學會追求產業在行業內的產量最大值而不是產品的利潤最大值。
在本次論壇的議程中,特別設置的?“國際合作與出海挑戰”提問環節成為全場焦點。該環節由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楊青主持,HolgerBingmann博士和李湛軍博士以圓桌形式現場與觀眾對話,江西氣體壓縮機有限公司、重慶飛雄潤滑液壓設備有限公司、羅伯閥門(天津)有限公司、常州英凱閥業有限公司、豪頓華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分別結合自身實踐,圍繞技術標準、市場準入、本地化運營等方面拋出了極具代表性的問題,集中反映了當前流體機械企業國際化的核心挑戰。HolgerBingmann博士和李湛軍博士從國際協作、企業策略、政策工具三個維度逐一回應,提供了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在全球產業格局加速重構、綠色低碳轉型浪潮奔涌的當下,2025第六屆流體機械產業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與智慧的交融,更是一聲嘹亮的“出發號角”,為流體機械產業的國際化進程錨定了方向、凝聚了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