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進勝利油田海洋采油廠海四聯合站泵場區,按照“目視化管理”標準著色的設備設施整齊排列、規范有序。自今年以來,泵班按照停運、啟運統一掛牌標識,所有閥門、管線、按鈕、控制柜等均以數字、圖表、箭頭形式標明,使生產現場布局合理、一目了然。
“我們通過開展標準化現場建設,讓海上油田每天3萬多立方米液量得以安全高效外輸。”王棟說。
讓標準規范行為
每天,泵班巡護小組成員都要詳細檢測泵類設備溫度、振幅、壓力、電流等運行狀態,365天,天天如此。
“我們實施了‘設備每日體檢法’,通過提前預防、提前處理,保證安全生產。”王棟說。在今年9月份的一次例行巡檢中,小組成員及時發現并排除了污水提升泵軸承故障,不但確保了安全生產,還節約維修費用近3萬元。
此外,他們還在泵場區放置了“操作提示卡”和“圖片演示卡”,通過通俗易懂和圖文并茂的溫馨提示,規范員工日常維護保養、啟停操作、巡檢標準化等動態標準,始終讓員工“上標準班,干標準活”,降低因誤操作帶來的安全隱患。
讓標準根除隱患
如今,在每一名泵班員工身上,都揣著一本便于攜帶的“口袋書”,它是大家把HSE實施程序和標準方案匯編成的《班組安全標準化管理手冊》,讓員工隨時對照標準辨識崗位隱患,進行應急處理。
他們按照故障特征、診斷結果、診治程序、跟蹤觀察四個環節,詳細記錄備案每一次設備故障和維修過程,并配以圖片演示和文字說明,建立設備故障檔案庫。他們采取臨界線管理,在每臺設備上加裝溫度、壓力、流量等自動化探測頭,對設備儀表及參數設定報警限、停運限,集中采集傳輸到中控室,實現了數據自動錄取和實時監控,隱患發生幾率大大降低。
讓標準產生效益
在泵班值班室內,PLC屏幕上“讓每滴原油都有效益”幾個大字格外醒目。“我們不但要多輸高品質原油,還要全力降低噸油成本,實現降本增效。”王棟說。
他們把原油處理過程分為設限---承包---監測---對比---控制五個環節,依據標準超前監測和控制原油脫水處理過程,通過采取適當延長自然沉降時間、重新設定控制點等措施,不但實現了外輸原油含水和污水含油兩大指標不超,每年還可節約燃油費、電費近百萬元。
在班組用料管理上,他們推行了“班組成本動態控制”法,把當月生產動態制成圖表,通過對比分析各項指標,為下月成本調控明確方向。今年上半年,泵班共計節余各類材料備件60余個,修舊利廢材料百余件,累積創效約5萬余元。 |